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招生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 1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 1

2014年06月24日 21:28:58 访问量:1847


一、填空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诗三百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现实主义_传统,列为_五经   之一。
2.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是__京味小说_的开创者。

3. 下列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分别是:江西省____、海南省  、广东省___、安徽省____、重庆市___、广西壮族自治区____

4. 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___巴黎圣母院 ____》《_____悲惨世界___》《笑面人》《九三年》等。

5.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_____苏格拉底 ______

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____人类文化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工具性_______人文性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清明上河图》是___朝画家___张择端__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8.古诗名句填空。

_劝君更尽一杯酒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学而不思则罔    __思而不学则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韩愈《师说》)

9、《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_______传统,列为“_________”之一。(重复不要)
10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儒家四书《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为五经
1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
12
、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13
 荀子 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14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楚辞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_浪漫主义_诗歌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风骚 ”,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5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    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17、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等。

18初唐四杰_王勃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___。其中_王勃__成就最高,代表作有《_滕王阁序____》。

19、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田园山水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苏轼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李白,字太白,别号_____青莲居士___,人称“_____诗仙____”。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结集为《李太白集》,代表了_浪漫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1、杜甫,字子美,自称__少陵野老_______,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_____诗圣___”。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代表了__现实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_诗史__”。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倡导的___新乐府运动__

22、白居易,字乐天。号__香山居士_________。中唐___新乐府运动____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     __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_”

23唐宋八大家_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____

24、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__《雨霖铃》 《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25、李清照,号__易安居士___。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作家,宋代婉约___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6、苏轼,字子瞻,号_____东坡居士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与韩愈并誉为“_ _韩潮苏海_。并开创了____豪放_____词派。

27、辛弃疾,字幼安,号__稼轩_____,与苏轼并称“____苏辛___”。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___豪放______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8、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_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9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三吴水利录》、《先妣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__唐宋_
30
、明代湖北三兄弟__袁宗道______袁宏道______袁中道______,均有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1
_____施耐庵___的《水浒传_》,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____罗贯中____的《_三国演义_____》,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32__
施耐庵_____的《____西游记____》,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_______
曹雪芹_的《____红楼梦____(高鹗续后40),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33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吴沃尧《__二十年目睹之怪现__》、李宝嘉《_官场现形记__》、刘鹗《___老残游记___》、曾朴《___孽海花__

34、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___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___,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呐喊__(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_彷徨_______(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______朝花夕拾_____(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35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其诗集《_____女神____》是一部杰出的______浪漫_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6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骆驼祥子_____》、《四世同堂》;剧本《___茶馆_》、《龙须沟》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是“_____京味小说____”的开创者。
37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_激流三部曲_”(《家》《春》《秋》)“__爱情三部曲______”(《雾》、《雨》、《电》)
38
、曹禺,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___雷雨______《日出》《原野》等。
39
、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_大堰河——我的保姆____》《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40、赵树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作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是 山药蛋派”__”的代表作;孙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__白洋淀派__”的代表作。



41、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4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

_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43、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__(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44、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_、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眷。



45、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等。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46、契诃夫,作家。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 《套中人》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47、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
1
、月:举头望明月 ___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月出惊山鸟____
2
、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_一枝红杏出墙来______人闲桂花落______
3、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好雨知时节______寒雨连江夜入吴___

48、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4

循规蹈(距 )____ 眼(疾 )手快____

爱不( 释)手____ 居高( 临)下____

49、画出下面成语中写错的字,并改正。(4

阴谋鬼计(诡 ) 走头无路(投 ) 一诺千斤( 金)

谈笑风声(生 ) 甘败下风( 拜)

一如继往(既) 金榜提名(题 ) 天翻地复( 覆)

50、写出下面成语相关的人物主角。(3

初出茅庐(诸葛亮 ) 破釜沉舟(项羽 ) 指鹿为马(赵高 )

完璧归赵(蔺相如)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入木三分( 王羲之)

51、成语接龙(4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

1、握手言欢-( 欢天喜地)-(地久天长 )(长生不老 )-( 老骥伏枥)

52、写出含有的成语。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形容情谊深于兄弟。(手足情深)

53、写出含有的成语。(2

很少的几句话。(三言两语)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自言自语)

虚假而动听的话。(花言巧语)随口乱说的话。(胡言乱语)

54、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填写AABB式的成语。(3

规模气势大。(浩浩荡荡)说话不流利。(吞吞吐吐)

人来人往很热闹。(熙熙攘攘)光明而正大。(堂堂正正 )

草木长得好。(郁郁葱葱)行动不正当。(鬼鬼祟祟)

55、写出含有十二生肖动物的成语。(以下至少写四个)(2

对牛弹琴、狐假虎威、画龙点晴、打草惊蛇

 56、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
狐假虎威、画龙点晴井底之蛙、南柯一梦

57、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2
大公无私 平易近人 轻财重义、高风亮节

58、形容人多的成语。(2

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座无虚席、济济一堂

59、写几个是3个字的成语。(2
一刀切、下马威、笑面虎、空城计

60、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6
出其不意(乘其不备 )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61
、把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6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
水中捞月--(一场空 ) 猫哭耗子--(假慈悲 )
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蒜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62
、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4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林冲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孙武 )用兵---以一当十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包拯)断案---铁面无私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63
、按要求写出你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名言、谚语。
1
、珍惜时间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
、帮助他人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
、对待机遇的: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 ——歌德

4、热爱家乡的:
爱国如饥渴。 —— 班固
5、团结友爱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
6、勤奋学习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4、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
、随风潜入夜,_润物细无声_。
2
、南朝四百八十寺,_多少楼台烟雨中_。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
5
、_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_,天下谁人不识君。
6
、_接天莲叶无穷碧_,映日荷花别样红。
7
、_外举不避仇_,内举不避亲。
8
、_海内存知己_,天涯若比邻。
65
、按要求写诗题。
1
、送别诗:__《别董大》__、_《送元二使安西》__
2
、边塞诗:__《燕歌行》__、《塞下曲》_
3
、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春望》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
4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离骚》__、《过零丁洋》_

1_白_毛浮_绿_水,_红_掌拨清波。
2)__日依山尽,_黄_河人海流。
3)日暮__山远,天寒__屋贫。
4)两个__鹂鸣__柳,一行_白_鹭上__天。
67
、填数字:
1) 不知细叶谁裁出,_二_月春风似剪刀。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三_月下扬州。
3) 飞流直下三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
4) 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一日还。
68
、填植物:
1)离离原上__,一岁一枯荣。
2)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__花始盛开。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花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茱萸___少一人。

69、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但愿人长久_,__把酒问青天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2
、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飞流直下三千尺_,_疑似银河落九天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3
、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__、蜡炬成灰泪始干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
、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碧玉妆成一树高、_万条垂下绿丝绦_。

7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诗经》_____。
71
、说到古诗,人们常常提到《唐诗三百首》,这说明了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样式,也表明唐朝诗歌的成就最大。你知道,以下几个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吗?
唐诗 宋_词__ 元_曲___ 明、清_小说___
72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那么杜甫被称为_诗圣____。

73、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74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西岳,《咏华山》写的是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诗一事。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沉香救母》,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宝莲灯》。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许多,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75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的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
西游记其中主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等;
红楼梦其中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
水浒传其中主要人物有林冲宋江等。

二、选择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                               D  

A.25      B.40      C.100      D.145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形容的苦吟诗人是                                      

A.孟郊       B.韩愈      C.贾岛        D.李贺

3.李清照,号____________。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作家,宋代______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D  

A. 青莲居士 婉约    B.青莲居士  浪漫     C.香山居士  现实    D. 易安居士 婉约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最早的倡导者是                                    A   

A.孔子        B. 老子         C. 毛泽东          D. 孟子

5.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D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      C.八年制义务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 

6.在蒋介石不断围剿下,红军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被迫突围长征的时间是       B                                                                      

A.1933年秋天   B.193410月      C.19351      D.193510月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B     

A.粗犷(ɡuǎnɡ   狙()击    鳞次栉(zhì)比    战战兢兢(jīnɡ)

B.欺侮(      租赁(lìn   刚愎()自用     恪()尽职守

C.泥泞(nìnɡ    湖泊(pō)      苦心孤诣(     惟妙惟肖(xiāo

D.浸渍(      提()防    引吭(hánɡ)高歌   一叶扁(piān)

8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C  

A.人类与自然    B.发现的时代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B.成熟的苹果吃起来酸甜可口,不熟的苹果吃起来索然寡味。

C.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102008512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力克时艰,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2008108,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是                               C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②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③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④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
A
、王昭君 B、西施 C、杨玉环 D、貂蝉
12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
A
、杨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维
13
、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佳作是(
A
、《赠白马云彪》 B、《吁嗟篇》 C、《洛神赋》 D、《高唐赋》
14
、下列诗中歌颂母亲的作品是( B
A
、《山中寡妇》 B、《游子吟》 C、《秋思》 D、《采薇》

15、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C)
A
《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蚕妇》
B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
C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
、《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
16
、瑞安的孙依言、孙诒让父子建造的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是C)
A
、嘉业堂 B、天一阁 C、玉海楼 D、别下斋
17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和( )被世人喻为花中四君子。B
A
、松、竹、兰 B、菊、竹、兰 C、菊、松、竹 D、兰、竹、荷
18
、选出李白的作品:(D )
A
.《古朗月行》B.《登鹤雀楼》C.《送元二使安西》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E.《望天门山》F.《赋得吉原草送别》G.《江南春》
19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A )的词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20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是指()
A
.红色 B.花 C.树叶
21
、诗人杜甫人称(B )
A
、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2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作者李清照是(A )人。
A
、宋代 B、唐代 C、清代 D、明代
23
、唐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B )月下门这旬诗中最终是选了
A
.推 B.敲 C.扣 D、拉
2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词描写的是(C )
A
、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2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B)的诗。
A
、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情
2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A )的《小池》。
A
、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2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C )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
2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的名句
A
.陈子昂 B.王勃 C.王维 D.杜甫
29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于谦是C)
A
.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0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作者是( C)
A
.李商隐 B.杜牧 C.杨万里 D.李清照
31
.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句是(C )
A
.蜻蜒飞上玉搔头 B.芳草萋萋鹦鹉洲
C
.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映日荷花别样红
3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B )
A
.杭州 B.苏州 C.扬州 D.赣州

三、案例分析
    1
、【《勇气》是冀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的把美国伞兵领进屋内,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出来,第二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教参上指出文章中有两种勇气:美国伞兵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一位老师执教《勇气》这课,快要下课的时候,一个小男生突然站起来: “老师,你看,美国伞兵是牺牲了别人,来谋求自己的生存,他是一个生命,难道法国妇女一家就不是生命?课堂上顿时骚动了起来。】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答案要点: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中对这个美国伞兵第二次想农妇求助的具体描写,去体会当时美国伞兵、法国农妇内心世界的变化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
    
    2
、《自然之道》讲的是一群游人在大海边去游玩。游人见到出来侦查的幼海龟面临被嘲鹰捉住的危险,强烈要求导游将幼海龟救起来送回到大海。结果,窝里成群的幼龟出来了,被嘲鹰当做了一顿每餐。游人们这才知道第一支幼龟是出来侦察,如果它不回去,其他幼龟就会以为外面是安全的。课文的主旨是告诉人们: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类不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预。作者在结尾写道: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教学中,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那只侦察幼龟也有可能被嘲鹰叼走,巢中的幼龟们一样会得到错误信息而倾巢而出,那样它们的损失会比文中这种情况更大。怎么能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 
    
第一、没有人类干预,被调走仅仅是可能,从概率来讲,是百分之五十;而有了人类干预,坏的结果则是百分之百!
    
第二、他作为一个导游,他应该知道不干预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形。但是他说了,甚至说的绝对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在强调人类干预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作者这里引用这句话,,目的不是探讨一个话语对错的问题,而是用这样绝对说法,来强调:我们人类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干预自然的正常规律。
    
    3
、【在《詹天佑》这篇课文中,第三段,作者介绍了修筑这条铁路的困难,写了帝国主义者的态度,其实,这是对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的一种补充,同时,也强调这条铁路修筑非常困难。为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埋下了伏笔。课文写道: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读到这段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来:老师,这句话有逻辑问题。各国,难道不包括中国吗?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肯定学生的看法。这句话在逻辑上的确存在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表现出了帝国主义者的什么态度?第一,中国没有著名的工程师,是对上文能在南口以北修筑忒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一句做了一个解释,第二,他们根本就没有把中国这个国家当个主权国家看,这样看似矛盾的、不合逻辑的表述则表达出了外国人的狂妄、对中国的态度的轻蔑——不单单是话语内容表现了帝国主义媒体的对中国人的轻蔑,连语气都是轻蔑的——“至于中国人中的至于是个连词,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的语气。而作者,是通过这样的言语方式,入骨地表现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对中国这个国家主权的轻蔑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工程的艰难。
    
    4
、有位老师指教《卜算子•咏梅》一课。他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石灰吟》,然后问学生:你觉得我们背诵的古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很押韵、字数一样多。然后,老师板书:今天我们学习《词二首咏梅》,我们来研究一下:词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读这两首词,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课后与他交谈时,他提到:我这也是在创设情境。
     
问题:这位老师谈到的创设情境与过去我们谈到的创设情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案要点:相同的地方,都是情境。创设情境,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动机背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实际需求——将其注意力印象一种特定的学习对象,并对之产生适度强烈的学习倾向。
    
不同的地方:过去我们谈到的创设情境往往是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入手的。而这位老师是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入手创设情境的。
    
    5
、教师教学一年级《荷叶圆圆》课文原文如下: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停机坪,教学中,两位老师分别这样处理:
    
案例一:
    
学生读完小蜻蜓的话,老师:停机坪是什么意思?学生:停机坪就是飞机停靠的地方。老师:好啊,这里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坪,绿色的停机坪。大家再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书。
    
案例二:学生读完这句话,老师问:停机坪是什么意思?学生:停机坪就是飞机停靠的地方。老师:蜻蜓为什么把这里说成是我的停机坪学生:……老师:你们看看,蜻蜓飞起来,身体的样子……”学生:老师,我知道了,蜻蜓的身体就像直升飞机。老师:如果别的昆虫,比如小蝴蝶落在上面,叫停机坪吗?学生:不行,因为它的身体不像飞机。课文里,蜻蜓说的是我的停机坪,我像飞机,所以,这里才叫停机坪。如果是别的小昆虫,就得起另外的名字。”……
    
问题:请你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教学要求,来分析一下两位老师的教学效益。
    
答案要点:第二位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了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了这是打比方,打比方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找出准确的联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到了语言的准确性特点,从而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6
、新课程出现了三维目标这样的提法,其中一条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谈到这条目标,有老师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就是我们过去谈到的思想道德、文本的情感思想、社会价值观,说白了,就是文以载道。而有的老师则认为这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单单是传统教学中的,还应包括对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认识。
     
问题:两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第一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而第二种,注重了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认识的体验的培养。按照这样的观点,教师教学才更注意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去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人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最佳动机认知内驱力
    
    7
、一位教师在教学《采蒲台的苇》(介绍作者回忆采蒲台苇塘发生的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保护干部的故事,赞美了采蒲台英雄的人民)一课的时候,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一次搜集、了解白洋淀的风情、历史、地理资料、阅读孙犁的《荷花淀记事》主题活动,然后用了一个课时,来分类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关于白洋淀的信息。2、教学《采蒲台的苇》。3、结合了解白洋淀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小组确立主题,办一张关于我所了解的白洋淀的手抄报。
    
问题: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下这位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有怎样的益处。
    
答案要点: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有机结合;将语文课堂学习与感兴趣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作了经验铺垫,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没有经验,先做好经验铺垫;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学、用结合,主题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盒学语文、用语文的环境。
    
    8
、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蒋军晶老师讲了《月光曲》。开课的时候,老师先安排了听写词语: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随着听写,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了传说、谱写、清幽在文本中的意思。
    
然后提出要求: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这个传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老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请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学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问题:蒋军晶老师开始的听写词语欲说内容是什么关系?两次要求学生说这个故事,在落实这语文课程的什么目标?
     
答案要点:蒋老师的课,关注了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听写词语并讲解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将学习生字词与回忆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内容相结合,听写词语为整体把握内容做了铺垫;后面两次说这个传说,是在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故事,第二次比第一次简练,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概括训练,这是在引导学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
   

9、某位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故事积累开展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期初老师告诉学生:“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班要开展古诗诵读活动,每周同学们可以把你新背下来的古诗工工整整地抄录在小卡片上,贴在这个栏目中,向同学推荐。同时,我们班每天还要开古诗推介会,向全班推介你新背下来的古诗。推介采用值班制,每天一个小组。值日情况记入本小组的成绩,学期末我们要评选古诗诵读达标小组、优秀小组。”
   
“值日推荐”时,有小组成员背不出,可以请他人代替。但是,要给小组扣除半分。当然,若在这一周内能够完成推荐任务,半分还可以补回来。
    
活动活动过程中,老师还相机召开“古诗词诵读经验交流会”,请各小组谈一谈“自己小组是怎样使大家都能背下古诗的”,其中包括小组长检查监督、分享资料、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一帮一等。为了丰富搜集、推荐渠道,老师提示:可以推荐所与学古诗相同类别、相同作者的其他古诗,看各小组能够找到几首,并将找到、背下来的,记入小组总分;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做分析;同时还经常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搜集新到的图书。
    
学期中,老师开始布置新任务:我们班已经贴了几百首古诗了,看来,我们可以编几本《我们背下的古诗》专辑了,这样,在计算机课上,我们把这些古诗录好,班上出几本专集,你们看如何?接下来,老师让学生讨论,出专辑是按照人物归类还是按照朝代归类?还是按照诗歌的主题内容归类?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按照“主题内容”归类比较好。于是,任务布置下去了。用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字体和纸张打印好以后,班上专门用活动课对这些古诗进行分类。结果,大家发现:尽管这学期大家背下来的很多,但是,“分类出版”时,每本专辑收入的古诗太少了。
怎么办?同学们立即发言:赶快再找吧!对,先不着急出版,我们再找,争取期末以前。
学期末,出版专辑。同学们忙着设计封皮、目录,写前言,编辑手记。
     
问题:请你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分析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好处。
     
答案要点:第一,“小组值日推荐”,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绩评价的作用,调动了小组内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小组内每个成员都为小组评优而发挥作用;第二,“推荐”、“出书”以“自我成就”活动的方式,调动了每一位同学搜集、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背诵不再是枯燥而是愉快的事情、要做的事情;第三,关注了课程的综合性——将计算机的学习使用成为了完成活动任务的工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语文的积累、读写、计算机使用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整体高效提升。


    10
、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王玲湘老师执教《搭石》,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然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分析“伏”,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出示“伏“字字理结构图,讲述:
    
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接下来,老师说:“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老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问题:请你梳理一下这个句子的教学思路,分析一下“王老师阅读课堂上,字词教学是怎样与文本的主旨体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要点
    
思路:伏——理所当然——纯厚的民风——风景。
    
在伏字的汉字演化中渗透崇敬长者这样的文化含蕴,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内容来体会这里的人们在“伏”时敬重长者,从“理所当然”来体会敬老爱幼已经成为时尚,进而很自然的理解到了这里的“风景”不单单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围绕搭石而让人们感受到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民风之美”。
    
王老师该“教”还是要教,但是,她的教不是“灌”而是为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奠定基础,为学生推理找到前提,为学生想象找到方向,为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提供动力。
    
    11
、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重要能力。下面是对《这条小鱼在乎》一文的两种概括:
    
1)文章以一个男人的独特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爱心的小男孩,因不忍心看到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在浅水洼里挣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小鱼的故事。
    
2)“一个小男孩,看到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边挣扎的小鱼,不停地去捡,一条又一条地扔回海里去。”
     
问题:你认为这两种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结果中,那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
     
答案要点:概括,不是评价,而是尽量客观的对文章所介绍的事物、人物、事件、现象的是要特征的提炼和抽取,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与抽象不同,概括是对事物客观属性的主要特征的提炼和抽取;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提炼和抽取。
    
【文章以一个男人的独特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爱心的小男孩,因不忍心看到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在浅水洼里挣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小鱼的故事。】个人认为:这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介绍,但还是不算好的概括。【文章以一个男人的独特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爱心的小男孩】这是写作特点,不是主要内容。【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小鱼的故事。】则较为空洞——做事的特征没有抽取出来。
    
这里。“小男孩”是主要人物,“许多、挣扎的小鱼”是主要背景;“捡鱼”、“扔回海里”是主要事件,“不停”、“一条又一条”是小男孩做事的主要客观特征。第二种概括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12
、冀教版五年级教材编入了《有个孩子叫咪咪桥》。《教学参考书》提出,教学这篇文章要指导孩子们体会“女儿”纯真无邪的童爱,同时提示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多多给予理解,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在这篇文章中,女儿纯真无邪的童爱是女儿关爱孩子给读者的启示;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是文中的“母亲”内心变化可能给一部分读者的启示。不同的人,因为视角不同,经验不同,理解文本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新课程倡导“允许学生多元理解、个性理解。”
    
但是,教学中,矛盾也出来了:是教育孩子们从小有爱心、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被小女孩的纯真无邪的童爱所感动;还是让孩子们发现自己家长的问题,回去以后告诉父母要多给孩子们理解、善于与子女沟通?还是兼而有之?有家长反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孩子不听话了,而是一个劲儿地强调父母应该理解他们。
     
问题:你怎样看待“多元理解” 带来的矛盾?如果是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第一,作为教者,首先要把握文章本身传递出来的主要信息。虽然文章可能给人丰富的、多样的启示,但是作为作者,它主要要表达的是应该是“一个”主旨——围绕一个意思写、中心要突出,这是文章写作的基本要领,其他的内容都是为表达这个主旨服务的。
    
阅读也好、教学也好,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作者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分歧,解决学生对主旨认识出现分歧的基本方法是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主要方式是看作者写出来的语言文字。看他用了大量笔墨写了什么事件、什么人物、什么事物。用了较多笔墨来写的对象,往往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有个孩子叫咪咪桥》,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女儿对布娃娃像作者爱女儿一样的爱,而少量地写了自己对孩子的理解。
    
第二,从编者的角度来思考,编者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到底是为了教育家长还是为了教育孩子?作为读者对象而言,显然编者的意图还是侧重
    
第三、教学不慎带来的后果处理:引导家长和孩子来一起研究:这篇文章的妈妈为什么会“理解”孩子?是不是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解”?这是应该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再读文本来解决的问题。
    
    13
、《语文课程标准》从中段开始的口语交际要求中提出“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要求。倾听又是一种态度。“倾”和“听”最早有联系地出现在一起是《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倾听”最早作为一个词语出现在《核工记》“户内一僧,侧耳倾听”。
     
问题:请你结合上面的陈述,来谈一谈:“倾听”对外部姿态和内心的要求,并说出理由。
     
答案要点:追溯“倾”字的起源,其实就是一个人身子歪斜(形声字),在《现代汉语词词典》中,“倾”被解释为“歪、斜;用尽”等;从“倾”这个词的解释,到早起出现的“倾听”的语言环境,都有“耳朵侧过来听”的意思,身子为什么要侧过来?表示关注,表示态度认真,表示对对方的言语的重视,表示与对方很亲近。在听的过程中,听清楚对方说了什么,抓住要点,同时做出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是否需要补充、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做出补充、纠正、发表不同意见的准备。
    
    14
、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妙,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夫。下面是五年级课文《松坊溪的冬天》中的两段话: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问题:(1)前面一段,作者用了三个“都披着白雪”,如果将前面两个“都披着白雪去掉”,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后面一段,前三句的句式完全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还是这三句话,如果句子之间换成逗号,是典型的排比句。但是,作者却写成了句号。这样写与用逗号,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答案要点:
    
1)下雪了,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作者好像在吟唱。“都披着、都披着、都披着”,写出了语言的节奏。吟唱就需要语言的节奏,而去掉,则没有了这种节奏感。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视线的转移”。) 
    
2)仍然是在吟唱,吟唱的词句就应该是诗歌一样工整的。
    
3)这里,为什么用了句号而不用逗号?用逗号,是排比。用句号就不再是排比了。那么,为什么作者这里不用排比呢?而用了句号,则表示出作者在静静的、细细的看、静静的欣赏玩味眼前的美景。看完了这里再看那里。排比则用于介绍着作者头脑中的连续的景象或者特点,用排比的句式,因为节奏快,而表现不出作者在静静的欣赏这样的情味。)
     15
、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妙,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夫。下面是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的片段: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物品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问题(1)开始,铁罐称呼陶罐为“陶罐子”,如果换成“陶罐”也表达同样能够的意思,但是作者用了“陶罐子”,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2)在第三次对话中,作者用了“恼怒”,作者在这里用这样的一个词语,对于表现铁罐的性格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1)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在这里,这“子”在表达着对对方的极度瞧不起、不尊敬对方啊。这是对铁罐人格的入骨刻画
    
2)本来,应该恼怒的是面临着被侮辱的陶罐,但是在作者笔下,恰恰是铁罐。铁罐听了陶罐的争辩,竟然“愤怒”了,因为什么愤怒,因为陶罐想说他自己也有长处,铁罐竟然不能容忍陶罐有一点长处,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嘲讽、羞辱辩解,人家争辩一下,他竟然“恼怒”,这是何等霸道啊!在这里,作者用“换位的‘恼怒’”刻画出了铁罐“极其霸道”的形象,表现出了铁罐的傲慢、无理在不断升级。
    
    15
、下面是吉春亚老师《威尼斯小艇》的导入环节:
    
一、教学引入,揭示课题
    
师:(板书“艇”,半包围结构的里面部分标注红色)我们认读这个字。(生读艇)
    
师:请注意红笔部分的书写,每个同学把这个字抄写三遍。(学生写生字三遍)
    
师:(出示 挺庭 庭 艇 标红易错部分)你们读读这四个字。发现什么。
    
生:发现读音和ting 有关,里面都有相同的部分。
    
师:汉字的书写有规律可循。(出示“小艇”图画)小艇虽小,和船的结构大致一样,请找到“船舱”和“船艄“
    
(生指出图画中的船稍和船舱的位置)
    
师:“舱”和“艄”都是生字。请书空这两个字。
    
(学生书空)
    
师:(板书“威尼斯的”)读了课题,你明白了什么?
    
生:课文是写“威尼斯”的小艇,不是写其他地方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一单元,我们要走进的是“异域风情”第一站----威尼斯。我们一起来欣赏欧洲意大利的这座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光。大家一边看一边组织一两句话把看到的情景概括地说一说。
     
问题:(1)请你梳理一下吉春亚老师的导入思路。
    
2)吉春亚老师这样导入新课,跟“先介绍威尼斯、再导入课题,然后读书,读后集中学习生字”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点?
     
答案要点:(1)艇——与“艇”关的“舱、艄”——艇的印象建立——威尼斯的小艇
    
2)一是将识字任务的完成与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期待有机结合在一起,识字的过程同时是读懂课文关键事物的过程。二是吉老师这样处理,顺应了学生认识事物的心里规律:孩子们最先产生疑问的是小艇是什么样子(远离水域的学生,一般会先产生疑问),学习“艇”“舱、艄”的同时,认识了小艇的样子,然后读懂课题,识字与导入、激发阅读动机合为一体,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导入的过程同时学习了三个生字。单位时间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16、在博客中,我读过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天,我批阅完学生的观国庆阅兵有感的写话,不禁忧心忡忡。原因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太好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半开着玩笑问道:你们的作文写得太好了,我的礼物都不够发的了。这些作文真的是你们自己写的吗?班上的孩子都会心地笑了。只有几个孩子高高举起小手,骄傲地向我炫耀。我又问:谁的作文是家长和你们一起写的!顷刻间,小手林立。也许由于甜蜜的棒棒太有诱惑力了,班级中的孩子们特别爱写写话练习,总是期盼着我发写话本,奖励获得星级写话的孩子。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想写好作文,不得不请家长来帮助。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班的家长们的确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所以班级的写话呈现了表面繁荣的景象。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习惯:有了什么重大事件,要组织孩子们看一看,然后写观感之类。这应该没错。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泛泛,就是雷同,或者请人捉刀代笔。
    问题:请你分析学生习作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给这位老师解决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具体的建议
    
    
答案要点:问题成因,主要是孩子们没有真正的,或者,他们真正的感不是老师希望的、范文表达出来的。国庆观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的。可以从阅兵式的装备变化来谈,可以从参加阅兵的人的角度来谈。但是,作为小学生,,更多的需要现实经验的冲突来引发。如国庆观感,其实是阅兵式的内容、国庆阅兵表达的意图,与学生经验的冲突。
    建议:在看国庆阅兵式之前,看看《开国大典》,或者看看上一次五十周年阅兵式,在这次看完之后,进行对比,恐怕好学生这次看的就要细致,就会看到很多变化,这就会出来,真实的、深刻的,发自内心的。
    学生写作之前,老师再次进行这些冲突唤起的引导,让他们细细的品味这些冲突,变化,细细的思考。
    
    17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下面这个案例,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除了一些问题。
    《我有一个彩笔》教学后半程。  
      学生读完课文,老师问:课文后半部分画的是什么?”“理想!老师追问:都有什么理想呢?学生照着书本说出了想画什么,为什么画。老师又问:他想象得好吗?学生齐答很好!
      老师说:这么多的理想,非常好。你们读想象的时候,心情如何?”——“要是真有这么一致神奇的笔,以前就不会没有饭吃了。”“要是能看到海底,我会很高兴。”“要是有结满面包的大树,我一定会非常高兴。老师问:他画这些,是为谁画呢?”——“为吃不上饭的人。”“为穷人。老师追问:为什么这样说?”——“为了永远消灭饥荒。”“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老师出示了宝藏,让学生齐读后,问学生:宝藏是什么?学生开始了五花八门的回答。有的说是金银财宝,有的说是钱。一位学生干脆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海底寻宝杀人》的故事。
      老师把话题引向了饥荒,告诉学生,还多地方,还有穷人,他们还吃不上饭。接着,老师问学生:让你们画明天的理想,你们会画什么?为什么要画?
    “我画直升飞机,让全班同学都到天上去游玩!”“我画宇宙飞船,让同学们都到宇宙去!”“我画导弹!”“我画超级坦克!老师插了一句:画武器干什么?学生马上说:打日本鬼子!没等老师再问,其他学生马上抢过了话题:我画大房子!”“我画自动的勺子,小妹妹喝水不烫手!”……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出了什么问题?如果让你给这位老师提出建议,你会给出怎样的改进建议?
    答案要点:
    第一,学生没有课文中现实的知识和经验——世界上还有人受穷,地球资源越来越少,海底有丰富的宝藏等待开发,环境污染也来越严重……
    建议: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阅读的内容,没有进行铺垫,致使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能够很好地调整、引导。就本节课来讲,实现目标需要课内与课外(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整合。
    第二,教学脱离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饥荒、宝藏、美丽的天空究竟是什么?
    建议:老师应该针对语言文字恰当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来思考,进而认识课文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老师的意识中,三维的目标没能整合起来。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是被以学生读书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为任务指向的主题学习活动贯穿起来的。但本课的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想象训练与内容情感的理解体会相互脱节,老师把他们当成了若干个的目标想分别完成,课堂虽然放得很开,学生们所得却很有限了。
    
    18
写校园,是作文教学中经常要安排的内容。一位老师在安排这次习作的时候,做了这样的设计:跟联谊学校联系,在两个学校的相同年级开展了一次互相向对方学生介绍本学校的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去观察学校的景物建筑、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等。学生观察搜集了相关资料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选择——看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中,哪些内容可能是对方学校所没有的,或者是对方学校可能也有,但是我们学校却很有特色,跟他们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觉得有价值、愿意向对方介绍的内容写下来,指导学生将这些内容介绍得很具体很详细。写完之后,誊写清楚,两个班级分别将习作寄给对方。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阅读、欣赏、评点对方班级学生的习作,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将评点过、写出了阅读感受的习作寄还对方。
     问题:请你结合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来谈一谈:这位老师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理念?
     答案要点:第一,写作是为了交际服务的。联谊活动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表达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第二,学生投入了精力去观察,习作的时候便有的可写了;为了相对方介绍而对材料进行筛选,确定重点,锻炼了选择材料的能力,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写作的全部过程,在过程中学到了习作的一些本领。
      
    19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习作,看图编故事。图画大意是小山羊和长颈鹿辩论长得高好、长得矮好的问题。教学参考书提到:只要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到小山羊、长颈鹿各有优缺点即可,不要给学生限制思路。
    如果这是一个过去没人写过故事的题材,学生各抒己见、写出个性化的见解,也并不很难。但是,偏偏传统语言故事中有一个骆驼和羊的故事。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如果学生对图一看得不很清楚,很可能会成为骆驼和羊” 的翻版,即使学生没受到局限,看明白了下面第二幅图的意思(从一座高墙或者一个大屏幕的上下分别看事物),也非常容易导致习作的雷同。
     问题:在这次的习作教学中,怎样才能避免雷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各抒己见、写出个性化的简介?
     答案要点:
    1、在学生基本读懂画面意思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分别每两人结成一组,每个人分别扮演一个角色,任意更换教材下面第二幅图的内容,把它变成任何其他的、可以跟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的一个场景,使得故事的情节大意发生变化。因为场景允许变化,同时孩子们自身的经历不同,则有可能出现新的思考和情节,避免雷同现象。
    2、在这幅图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来补充画面以外的东西,比如说其他动物的参与、延伸的情节等。这样,使得故事情节和思路出现各自不同。
    强调:所谓雷同,未必是学生对图画反映出来一般规律的认识的不一样。
    
    20
、王崧舟始终强调,语文老师要干语文的事情。王老师在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修改诗句的顺序:
    将诗句顺序修改为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
    让学生讨论,这样修改行不行。
     请你来分析一下,王崧舟老师安排这样的环节,是在引导学生做语文的哪些事情?
    答案要点:儿歌是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吟、用来唱的。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说,儿歌具有音乐性。韵脚、押韵,正是这种音乐性的具体表现。
    通过比较,孩子们会发现:句序变了,韵脚变了。如果按照这样的句序读一读,什么感觉?不得劲儿!别扭!比较之后,孩子们会有这种感觉的,他读儿歌时,停顿的意识会自然地落在韵脚上。而且,每次停顿,都能满足他对于韵脚这个位置上声音的期待,这就是常说的合辙押韵
    
    21
、学完《小壁虎借尾巴》,两位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拓展训练题目:
    第一位: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位:课文中说:小鱼的尾巴——摇,老牛的尾巴——甩,燕子的尾巴——摆。那么,请你来填空:松鼠的尾巴——()猴子的尾巴——();狐狸的尾巴——()兔子的尾巴——()
    问题:两位老师,哪个设计更体现了语文联系的特点?为什么?
    
    
答案要点:顺着科学知识这一维度设计拓展,如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怎样的作用。这自然不是不可以。但是第二位老师的设计是从语文的角度着眼,小鱼的尾巴——摇,老牛的尾巴——甩,燕子的尾巴——摆,用词是很准确的,每一个词语对应的是一种尾巴姿态的。后面的练习,一方面是在引导学生建立用词要准确这样的意识,另一方面,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拓展性练习。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类似这样一种语文的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而不是漫无边际地去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2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触摸春天》。其中有这样两段话:
    第一段: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第二段: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第一段写的是蝴蝶被盲女孩安静抓住了;第二段写蝴蝶被盲女孩安静放了。
     问题:(1)两段话中都写了蝴蝶的动作,第一段写扑腾,第二段写扑闪,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情形?换一换是否可以?为什么?
    2)两个和段落分别写了盲女孩安静的神态。第一段写充满了惊讶,第二段写仰起头张望。两个词写出了安静心情怎样的变化?
    答案要点:
    1)同样是写蝴蝶的动作,前面是扑腾,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后面是扑闪,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扑腾扑闪这两个词语显然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扑腾意味着求生的渴望,意味着挣扎,扑闪意味着获得自由的舒展,动作是差不多,但味道大不一样。
    2)当蝴蝶在扑腾时,安静惊讶。惊讶的背后,恰恰是安静敏感而又细腻的精神世界,从惊讶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蝴蝶求生欲望的吃惊,、,同时又有一点不安。蝴蝶扑闪的时候,安静张望。她是个盲童,看不到任何东西,在这里她居然张望,这与其说是动作,毋宁说是一种有着象征意味的表情。这里的张望背后,可能是安静细腻的呵护小蝴蝶生命的一种释怀,一种欣喜,一种对蝴蝶、对春天生命的美好期待。
    
    23
、老案例的启示
    “记者兼播音员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农忙假很多的。那时,我们的暑假只放三天,而一年的农忙假可以达到60天。夏季,叫麦假,放假帮生产队收麦子——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捡麦穗儿。秋季,叫大秋假,帮生产队拾棉花、剥玉米(大一点的同学还要干更重的农活)。
    在农忙假的时候,我的身份是比较特殊的——我是记者兼播音员
    每天,同学们到地里或生产队的场院里劳动,我和几个同学要从东头到西头,满村地跑——采访同学们在劳动中发生的好人好事。亲自到地里看一看,听老师讲一讲、同学说一说,或者把老师和同学们写好的稿子收上来。然后,回来,在大队部编写关于某个同学怎么怎么样的好人好事,最后加上一句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
    开始写的时候,真的也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于是就开始看《唐山劳动报》(那时候,因为批林批孔的缘故,我们学会了抄报纸。写表扬稿虽然不能抄报纸,但是总能从人物通讯之类的文章中得到启示,在文章的结构方面也能模仿的。就这样,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对如何写表扬稿熟悉了。只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就能够编出一篇稿子来。对别的同学写来的稿子,我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修改了。
    早晨、中午、晚上,同学们都从地里回来或在家中休息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就在大队部,通过高音喇叭做广播。别看不到地里干农活,这活也挺累的。我到现在嗓子不好,很有可能是当初不会用嗓子可嗓门儿喊给累坏了。
    大队书记、治保主任老是表扬我,说我是个人才;在家中,姥姥总是高兴地合不拢嘴。只要我在姥姥身边,她总要夸我。那时也懂一些事情了,心里好高兴。因此,总是更加努力地把事情干好。这可能是我到现在也热爱写作的最早的动力。
     问题:这是一个老师回忆自己童年的故事。这个老故事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有什么启示呢?
    答案要点:作文教学要创设一个需要用写作来交流的真实情境,有了这个情境,学生就会主动的搜集资料、学习写作;写完了,要发挥其真实的交流作用;写作之后,需要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24
、这是一位老师针对《蝴蝶的家》第二段教学设计的片段。
    ……
    
是啊,作者开始为蝴蝶担忧了。在写作者为蝴蝶担忧的时候,作者写了蝴蝶的形体。你们读读这几句话,简单的概括他的形体特点。
    是啊,蝴蝶是轻盈的、素洁的、柔弱的,作者在这几句话中表达了作者对蝴蝶怎样的感情——喜爱它,为他遇到了这样的环境而担忧。这担忧,在写形体的时候哪些地方写出来了?(那样轻盈 载不动一个水点、那样素洁一点谁都不能玷污上的、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读这些句子,读出作者的喜爱、担忧。
    对,这是作者担忧的理由啊。
    作者在这里说怎么禁得起,换个说法怎么说呢?(禁受不起)
    但是,作者在这里用了反问的说法,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两种说法在表达担忧这种情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点?(反问,是的这种担忧的语气更加强烈了。)
    好,在读这句话,将作者这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担忧读出来。作者最后说,我简直没办法再想下去,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用了一个词语那样。如果将那样换成非常”“十分可以不?
    (如果学生认为可以,老师继续引导)
    但是作者却写了那样,这样写有什么不同点呢?
    引导:那样,是哪样啊?前面有没有具体说明?(找到前面的文字,体会:这个那样有总结的意味。)
    还有呢,你们想象着自己是作者,正看着暴风雨中的蝴蝶,再读下面两句话:
    “心里是那样着急心里非常着急,看看读读的时候,你觉得有没有什么不同点?
    (那样,好像还在看着蝴蝶呢,是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着急的神情;而非常,则没有这种意思。)
    ……
    
问题:这位老师在两个句子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学习与内容和情感的体会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要点:
    先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在表情达意上其关键作用的反问句式那样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通过换个说法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语言形式在文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学习了用词用句,同时更加深入的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辑:夏国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兴市常周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常周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