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记录(一)
时 间 | 8.28 | 地 点 | 办公室 | |||
主持人 | 周亚萍 | 主备教师 | 周亚萍 | 记录人 | 周亚萍 | |
参加人员 | 周亚萍、丁宇亮 | |||||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 《3 桂花雨》、《4 珍珠鸟》 | |||||
上周教学反思 |
| |||||
主 备教师发言
主 备教师发言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填字、不漏字。 2、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借助课文或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把不明白、或有异议的问题,记下来。 4、根据预习,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 教学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2、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解题 师: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咱们一块来看一下。(出示课件: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多音字、轻声词),正音。 3、读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3、小结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指板书齐读)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生答略) 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那么课文哪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能说说吗?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质疑预设: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合作解疑) 4、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哪!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情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师: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 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 (一)发现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质疑解疑(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师补充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 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交流: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又善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同见解,也应肯定。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我”对父亲的话,听懂了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或物?结合实例来说说。(如清洁工、老师、蜡烛、春蚕、太阳等) 6、父亲的这次谈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7、许地山确实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曾经说过:(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学生朗读。 8、是的,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许地山的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许地山的成就。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许地山油然产生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谈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许地山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收获颇丰,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教育,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四、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的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种花生 收花生 不图虚名 落花生 (借物喻人) 吃花生 默默奉献 议花生
| |||||
教师评议
| 周亚萍: 教法 1、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图中情景依图寻句,图文有机结合。体现语文教学活动重在情境化,教科书中的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以成为学生感受的切入点、反思的出发点和想象的支撑点。 2、多形式反复读,找关键词并用替换的方法来增进对重点词的理解,进而达到对整个重点句子的把握。真正做到读、思、议的有机结合。正如何克抗老师说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着语言能力的学习与发展,而语言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现代儿童的语言、言语和思维、逻辑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3、补文阅读,突出教学重点,学用结合,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法 学生以自读、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读为主,掌握通过对词的理解把握重点句的学习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从读中感悟生活,读、思相结合。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尊重个性化理解,增加互动,形成多向“对话”,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化阅读理解。 周亚萍: 教师提示学生:花生5、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这四五个月、一百多个日夜会发生些什么?作者只用了几个字概括?吃花生、议花生只是一个晚上的事情,作者却用了大段的篇幅来叙述,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明白表达要根据目的确定重点。(板书:详、略) 教师接着说:写花生,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其实是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板书:学做人)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板书:借物喻人) 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弄清“写什么”,更重要的、也是更难的弄清“怎么写的”,这样学生学语言才能从内化吸收达到外化表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本课的写法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这种写作知识要变成写作的能力,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
作业设计 |
《语文补充习题》
《习字册》 | |||||
备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