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教师心理压力与心理减压

教师心理压力与心理减压

2018年10月13日 12:31:44 访问量:822

教师心理压力与心理减压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应引起多方关注,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应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尽管各地、各类的调查结果不尽相同,但足以说明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应引起多方关注,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应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但他们的心里也有着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调查表明辛勤的园丁内心有着难以述说的隐痛。下面几个案例和几起数据令人吃惊,更令人深思。

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约有六成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中,女教师比男教师严重,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严重。某市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发现,44%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中,轻度占33.88%,中度占8.36%,重度占1.76%[1]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已高达50%。检测报告显示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行业。[2]教师的强迫性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出正常人群30个百分点。在一份教师职业调查问卷中,问到"如果有相同待遇的其他工作可做,你是否愿意改行"的问题时,有85%的教师选择了"愿意""非常愿意"。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小学教师对自己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3]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案例一]一位中年女教师因多年从事小学教学,教学任务繁重,压力大,加上学校教学条件差强人意,她的父母又有重病在身,她本人不仅患有小腿静脉屈张,还患有神经性皮肤过敏,心理原因造成的易紧张,失眠,晕眩等问题严重困扰了她的健康和教学质量。

[案例二]深圳某中学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教师因工作和家庭问题跳楼自杀;盐田某小学一位刚从深大毕业的女教师因为工作压力也跳楼自尽。

[案例三]初中教师张某,平时工作很要强,在单位的工作也很出色,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由于工作压力大、厌世,便用抹布堵住亲生儿子的嘴,令其窒息死亡后,自己服毒自杀。[4]

[案例四]曾有一名优秀女教师因习惯于惩罚小学生抄书多次遭到家长投诉此后她竭力克制自己,却在家里出现一天洗手近百次、做清洁20多次等强迫行为,苦恼不堪的她不得已找到心理医生求助。

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案例凸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侯了!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来自家长的压力,还有来自自身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社会环境是重要的心理压力源。一方面,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过高,让教师感到压力过大。在社会其它行业的人看来,教师应该是模范的公民、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学生的引路人、朋友等多重角色。要求教师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多奉献,少享受,多关心他人,少谈自己需要,安贫乐道,如同圣人。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还表现在对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人士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优劣。方方面面的角色期望直接冲击着教师自我价值观的表达,把教师职业进行过分的神化。使得教师居在高高的“神坛”之上,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被“侍奉”为完美的偶像。[5]这其实是角色期望的过分无限增大了教师的职业压力。

()自我期望值过高,追求“完美”。传统观念中教师的形象是完美的,理想化的,这使教师成为文化中的人,教育中的人,期望中的人。普通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不得不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追求“完美”的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

()教师职业环境不够“和谐”,评价体系急待完善。教师的职业压力还产生于学校管理者是否支持与同行之间的竞争,即如何面对“荣誉”和“利益”。“不被重视”是教师职业心理的紧张源之一,是否被学校领导重视,是否被同行认可和尊重都容易使教师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这种负情绪通过师生互动传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也处于不平衡状态,并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目的要求。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教师绩效评价方式单一,是教师职业压力增加的一个源头。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培养教师在工作中的创新精神。

()校内人际关系不协调。一方面,师生关系失常。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心肝宝贝",部分家长溺爱、袒护孩子,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气,教师也不敢管,失去正常的师生关系。面对基础各异、素质不同的学生,特别是面对学困生、后进生,不少教师感到无助与心烦,被这不良的情绪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和生活。另一方面,教师与学校领导、与同事之间关系不容易理顺。学校领导在教师的任用聘任、奖金待遇、评优晋级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导致多数教师因怕下岗、怕被淘汰而不敢提意见,只是极力维护与校领导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少教师承受着来自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学期工作总结、教研等方面的压力,同事间的竞争等。诸如此类,必然会引起部分教师之间出现嫉妒、攀比、敌对和相互猜疑、迎合领导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以致加重了广大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工作超负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心理常常超负荷工作。工作时间较长,据统计,教师的日平均劳动时间达967小时,比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高167小时;工作量较大,中小学教师一般每周平均要上12-16节课,每班学生大约45-60人,备课、批改作业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还要担当班主任,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等消耗大量精力;工作质量要求较高,各种竞赛、考试等,教师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成绩落后他人等。这些情况,使教师感到心绪不宁,疲于应付,精神压力沉重。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

教师压力之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严重影响教师身体和心理健康之患。所以,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刻不容缓。

(一)教师是心理减压的主体

对压力要有正确的认知,能区分长期压力和短期压力,良性的压力和有害的压力。对态度不当而感受很大压力的教师,应时常检讨自己的教学态度,端正专业态度,具有敬业精神,提高教育专业素养。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理清角色,善用时间,参加研习。参加娱乐活动,练习松弛技术。当压力太大造成障碍时,请心理医生和辅导专家帮助。

这里不妨给我们教师支些减压的招数:比如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多练为主;重视备课,减少重复劳动;多浏览本专业新的学科报刊;遇到学生不良的行为,注意控制自己;要以平常心对待先进、优秀等等荣誉;积极参与正常的集体活动和社交等等。另外,要做到再忙也不在星期天工作。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要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我。特别要加强体育锻炼,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用心“经营”好家庭,建好自己的避风港。温暖的家庭有助于释放压力。和谐的家庭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善于沟通交流,学会幸福生活、快乐地工作,尽快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二)构建校园和谐的心理减压环境

学校管理不当是影响教师职业心理的原因之一。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学校行政人员应改进其行政和领导方法,重视教师心理卫生工作,形成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作为教师的工作单位,应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教师置身于和谐的、温馨、奋发向上的大集体中,并从中汲取化解压力的力量和自我发展的勇气。学校管理者要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多与教师进行感情的双向交流,取得教师的心理认同,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寻找教师性格中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国外研究表明: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6]

改革和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是提高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成就动机的科学手段。首先,要改革评价方法,大力推进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改革目前教师评价中常用的依据政治表现、教学工作、科研成果几方面展开的,或是依附行政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考评的习惯模式。教师评价的要素指标,必须结合实际,重新修正;在评价项目上,应有新的内容,并需要具体化,而且在评价体系中要增加教师自我评价的份量。[7]

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强新教师的教学辅导,多举办研讨会和观摩会,提供教学资料,以增进教学及辅导学生的能力。增加年轻教师参与学校行政关系的沟通,使其了解教育法规和行政运作轨道,以减少行政的压力。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展健康有意义的多种文化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鼓励开放自己,接纳他人;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和现实,开发潜能,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

(三)营造全社会心理减压氛围

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还应当引起政府、社会的关注,多方协调努力,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给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形成教师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教育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要以人为本,改革评价机制,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中(包括学校对老师的校本培训)设立有关心理咨询和教师心理健康的必修课,使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使教师的进修培训成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职业态度的陶冶,教育学术的研究,注重教材的训练;加强辅导技能的训练。一方面熟练对学生的辅导技术及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借助心理学和辅导学,增进教师本身调适工作的能力,并能与同事、学生、学生家长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编辑:夏国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兴市常周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常周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