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随笔 >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2015年11月26日 12:04:35 访问量:711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常周小学   朱鑫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等;另外,我们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实现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重要解决教学中的如下几个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精神培养。
一、对创新精神的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造就要靠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着重研究和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问题。其中,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是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㈠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个体知识的总量不是取决于其知识的数量,而取决于他能否最大限度地吸纳知识、类化知识和整合知识,并形成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新或自我否定,那种只会呆读死记现成结论,把知识看作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的静态知识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树立动态的知识观,也就是结构主义的知识观,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展。
  树立全新的质量观——要转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的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基本素质包括创新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继承而轻创新,重书本而轻实践,重技术而轻科学,以分数定高低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人才观。
  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演示、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㈡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
  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知识。情景、协商、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程度。如今,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提供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条件,并逐渐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现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大体有以下四种: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不但要体现前面所述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且还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特征:
设计学习环境情感性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
  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好奇心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与创新。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发生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能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
  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与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学习和求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而且还是一种高级的成长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有可能引起学习动机而产生学习行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参与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有形、有声、有色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情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能,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合作性——创新需要合作。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图文声像结合、信息实时交流的特殊功能,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技术保证。通过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和讨论求解中共同提高。
  探索性——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非线性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可以营造一种类似苏格拉底式的问题氛围。学生可以在相关信息及指令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或发现式的学习,促使他们自己思考,寻求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有效地摆脱被动状态,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㈤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能够使用多种信息工具与信息技术来获取、分析、解释、综合运用和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就是培养其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能力及新信息的创造与传递能力,从中培养其创新精神。
  多媒体网络由于实现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将空前丰富,而且教育信息更新很快。其信息载体具有多样化、交互性和集成性等特点,为学生控制表现过程及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主动地选择和运用信息,进行信息的重组、变动、加工以及随意组合,在已有信息和新信息之间建立内部联结,实现信息的再创造,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综上,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李克东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
《教育技术学》 邓杰 编著 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1
《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 白月桥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编辑:朱鑫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兴市常周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常周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