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在思品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品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2月14日 22:38:11 访问量:685

以“德”育“心”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泰兴市常周小学  夏如意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部新颁布的《品德与生活(品社)课程标准》与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重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品生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生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谈谈我们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对于小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在学习中乐学好学,客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加强了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其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我不胆小了》时,我们可以渗透如何成功地与同学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状态、以及学习交往的方法的讨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欣赏别人,关爱别人。

当然,研读教材不能光限于书本,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创设和现代教育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上一年级下册《暑假来了》中,“健康、安全要牢记”一课时,我先准备了一些暑假青少年遇到的有关安全、健康的案例,再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暑假计划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探讨,哪些计划是安全、健康、有意义的。最后,学生通过探讨学会了自己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暑假计划。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怎样度过自己的假期,还学会了自己制定计划,一举两得,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明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让学生明理,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你勇敢吗》中,我让学生通过讨论三个情景(即情景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情景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情景三:小红在写作业,小明叫她去玩。小红有一道题解不出,不去,小明同意让其抄他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出来啦!)中这三位小朋友谁是勇敢的孩子,让学生明白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危险,更应该表现在不怕困难上。

可见,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通过明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创设和谐课堂,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品质 

和谐、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舒适的班级布置、优良的班风等等,使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开学初,我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故事,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就这样,那些喜欢发小脾气的孩子渐渐地不再发脾气了。在课堂教学之余,我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设置“班级集赞墙”。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赞”,当集齐一定数量的“赞”后,给孩子颁发一个“荣誉勋章”。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班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没有了。

和谐的课堂,陶冶了孩子的情操,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培养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品生课程教学尤其如此。在品生课教学中,要经常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践经验,分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我曾观看过这样一节公开课《还是合作好》,老师一开课就让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三个孩子分别去把一张桌子搬到台上来,让她们在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乐趣。在教学二年级《1+1=?》这一课时,我通过折筷子、众球出瓶(即准备一个瓶口细,只能通过一个球的瓶子,在瓶子里放进了七个球,每个球身上都绑着一根绳子,而这玻璃瓶口刚刚好能够通过一个球。现在,这个瓶子就是一间着了大火的房子,里面的球就是被困在房子里的人。而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情况危急,再不逃出去,房子就要塌了。你们该怎么逃出去?)、贴图比赛(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图案中的鱼、气泡、水草剪下来,贴在白纸上,再涂上颜色。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有什么用,团结起来力量有多大,认识到不团结有什么害处。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一次次合作,养成了合作意识,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调适心理,教育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而耐挫力差,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学生就会产生愤怒等富有敌意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孤独感,失去精神寄托,甚至绝望,感情失衡,寂寞惆怅,苦闷,冷漠,无所追求,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或者是仇视一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品生课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障碍。

在课堂中,我常利用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教学“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时,我让学生将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乐和烦恼的一件事写在小卡片上,然后全部收集起来打乱,分到每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怎样让自己走出低落的情绪来?最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各组的表现,对他们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了解人人都有烦恼,只要能够正确的对待,及时宣泄,做情绪的主人,才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教育学生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大有益处。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品生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品生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编辑:丁文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兴市常周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常周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