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2013年09月14日 16:26:22 访问量:1001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目录

1.    校本研究实施方案

2.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3.    教师培训制度

4.    集体备课制度

5.    业务学习活动制度

6.    教师读书笔记规范化要求

7.    学困生帮扶工作计划

8.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

 

 

 

 

 

 

 

 

 

 

 

 

 

常周小学校本研究实施方案

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是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本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教学观念新、教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科研型教师,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专业素养。

 2、探索形成新课程教学的新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

 3、形成一批课改、教研、科研新成果。

二、校本研究实施的思路

1、走培训、教研、科研工作一体化的校本研究之路。

     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教研工作是基础,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科研工作能提高学校学术地位,为教研工作提供智力和理论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培训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教研、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1) 教研与培训相结合,使教研工作成为培训的实践基地,使培训工作成为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方式。

(2) 科研与培训相结合,使科研工作成为培训的实践基地,使培训成为推动科研深化的助推器。

(3) 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成为科研工作的实践基地和第一手材料的来源地,使科研工作成为教研活动的理论指南。

2、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专业引领指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专家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学习和实践,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研质量;自我反思是指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新的工作方式。

三、校本研究的行动策略

1、反思研究。即以反思为基础,理性审视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得失,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反思,就是理性思考教学的得失,联系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得失的原因,从而总结归纳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要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品质,及时在教后撰写反思笔记,一般教师每周撰写一份教学反思,记载于备课本中,努力提升自身自我发展能力。

2、问题研究。即围绕学科教学和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组织相关材料学习,开展研讨,达到共识。

教研组紧紧围绕本学科中大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研究、讨论,使每个教研组成员能明确问题,知晓成因,知道改进的方向并落实改进措施等,以切实提高全组成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例研究。即以课例为载体,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密结合起来。

(1) 关于课例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某一个或几个教学问题通过设计课、开课、评课等环节所开展的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等。

(2) 关于问题

课堂中的问题指学科教学中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课例研究中要加以研究解决的。

(3) 教师的理念与行为

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教学理念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其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理念的反映与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内化。

4、叙事研究。以叙事研究为抓手,使教师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联接起来。

(1) 关于叙事

叙事即叙述故事,故事是人的生活的真实经历。教育叙事研究以故事的形式把有关教与学的理论思考引入到生活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其旨在于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够导致觉醒和变迁的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

(2) 关于教师的研究

小学教育研究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中教师"非理性"或经验式状态进行教学的问题。教师的研究是对自己实践的一种省察与反思,是对教育生活和教育意义的深刻体验和理解。研究的终结,不是成果的文本化,而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改进和完善。教师的研究需要支持,于是就转向叙事研究。

(3) 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扩展与积累融于感觉、情绪、经验、心智中的缄默知识。这种"实践智慧""缄默知识"往往是高度个性化、情绪化的,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难于以正规形式言传的。他们的生活总是与个体所处的情境联系在一起,而叙事研究的价值有赖于叙事发生的真实场景,这就为实践智慧、缄默知识的生成准备了条件。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天然平台是"",课的设计、观课,课后讨论。

5、课题研究。即以课题为载体,通过"以课带研"活动,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否则教学课题研究必将失去研究的基地,成为形式,失去其意义。因此,各教研组要将立项课题纳入教研组校本教学研究范畴,定期开展研究。

四、校本研究的工作措施

1、建立校本研究的工作机制。

在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组成的校本教学研究中心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校本教学研究工作,并指导各教研组深入开展各项校本研究工作。构建起"校本研究中心组--教研组--教师"的三级校本研究工作机制。

2、建立理念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

(1) 倡导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

学校教导处列出推荐书目,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摘好学习笔记,开展读书交流等。

(2) 间周开展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

深入进行课改理论学习、课改研究培训、课改成果展示交流等,提高全体教师的实践智慧和缄默知识等。

3、建立校本研究活动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教研组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做到统筹规划,形式多样。各教研组要以课例为载体,叙事为抓手,有计划、有主题、多形式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做到"四定""六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和有问题、有设想、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果。教研组要着重围绕教学研究主题,分专题开展学习培训、问题研究、课堂研究、课题研究,组织教师撰写课例,在课例中开展叙事研究等,努力实现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相结合,切实提高校本教学研究质量。各教研组间周要着重围绕备课、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学检测与评估等开展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课题研究是深化校本研究的重要措施。对立项课题加强过程管理,深入开展"以课带研"活动,强化过程交流和资料积累及成果展示交流推广等,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5、建立校本研究交流制度,奖励校本研究成果。

创设校本研究交流展示平台,征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叙事)案例、优秀论文等,推荐参加上级各类评比。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对上级获奖的校本研究成果予以表扬奖励。

6、建立专业引领制度,探索新型的教学指导模式。

积极与校外名师,专家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校本研究的开放度和层次性。

常周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准时参加,态度端正,有事要及时请假,不得无故缺席。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深入实施师生读书活动,强化读书管理和反馈工作,把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深入。

3、认真参加讲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及教师个人论坛活动。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上交一份最满意的教案,完成一份心理和德育叙事,撰写一篇以上的教研论文。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常周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1、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过好备课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为今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新分配的青年教师人校后,用两周时间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从备课、上课、写教案、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讲授。

2、定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业务培训,请领导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主讲。

3、定期召开青年教师会议,宣读青年教师工作汁划,总结青年教师工作,寒暑两假期要适当布置学习内容。

4、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活动,做到在活动中培养,在活动中帮助提高。

5、每学期在青年教师中要开展积极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各教研组要强化平时的帮练活动。

6、组织青年教师定期外出参观学习、听课和参加业务讲座。

7、提高青年教师的文化素质,关心青年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文化进修学习,学校在排课上给予支持,时间上给予保证。

8、从严要求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文化业务学习。

9、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听课,并及时进行讲评。

10、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实验专题的研究课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体会,写实验方案。

 

常周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各教研组要按时开展教研活动,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学校将进行巡查。

二、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时间在办公室里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三、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各科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四、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近期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五、安排人员: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主讲、执笔,主讲老师要树立高度责任心。保证有时间钻研教材,每次主备的课时数4-7课时为宜。主讲稿写出后要交组长审阅。

六、各位教师集体备课后后,要认真钻研,并结合本班实际和自己教学风格认真再备课,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

七、及时反馈改进: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每一位力求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常周小学业务学习活动制度

一、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导处应加强对业务学习活动的管理,以确保业务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各教研组期初应认真制定业务学习计划。

三、语文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在星期三下午第一、二两节课,数学、英语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在星期二下午第一、二两节课 ,如果临时变动,由学校统一安排。

四、教师应认真参加业务学习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活动,要预先向教导处说明情况。

五、业务学习可以采用集中和分学科的形式,集中学习时由教导处组织,分学科时由教研组长负责。

六、每次业务学习活动要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七、业务学习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说课评课、学习理论文章、观看教学录像、专题研讨等,各学科组在活动前要及早作好安排。

八、教研组长应及时做好业务学习情况记录。

常周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规范化要求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根据常用的内容和形式,读书笔记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摘要式笔记 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摘录后要注明出处。

2评注式笔记 就是在阅读自己书籍时随时在书中写(圈)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3提纲式笔记

1提纲 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节)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2提要 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3评注 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4补充原文 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4心得式笔记 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 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

2心得 也叫读后感、随感。读书过程中哪些内容对自己的教育最深,然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笔记 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无论哪种读书笔记,都必须在开头标明序号、书(文)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在末尾注明笔记形成时间、页码和所在博客位置等。

 

常周小学学困生帮扶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开发学困生的潜能,努力教育和帮扶学困生,使其得到转化。特制订本计划。

二、具体做法:

㈠建立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原有的学困生边缘生特长生档案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和帮扶学困生工作制度。

1、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

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认真排查学困生现状,按学习、行为规范等学困状况排查分类,建立个人档案。

2、制定学困生结对帮扶制度。

对已确认的学困生,各班分类组织安排结对帮扶,实行承包责任制,行政人员包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包人头。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3、强化跟踪流程管理。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各班级要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制度,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载簿,建立学困生流程管理记录,对其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鼓励与引导,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㈡注重方法,开展活动。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帮扶教师要注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困生,教师要真心护,要与之心连心,交朋友。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坚持多鼓励、多正面引导,切忌歧视、放弃。对学困生、教师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着眼于,着手于,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恐惧心理或逆反心理。

1、因材施教,重视学习辅导。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困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高、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特殊照顾学困生,并根据需要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缺钙补钙,缺铁补铁,着力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良好的班集体环境,往往对学困生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各班级要以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一些帮扶对子和帮扶小组,努力形成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帮扶、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确保学困生能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使他们能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获得成功,不断增强自信。

3、发现闪光点,让学困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五个一点,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根据我校实施成功教育的经验,在转化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分阶段的要求,对学困生中进步快,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要及时表扬鼓励,期中阶段,评选班级十星,让学困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困生深信人人都是成功者,尝试成功的喜悦,让更多的学困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期末,对学困生成绩提高较快的评为学业进步生,对思想品德进步较大的评为品德优秀生,予以表彰。

4交流总结,评比考核。

首先,建立学困生转化研讨制度。学校将每月召开一次教育和转化学困生的交流会,及时掌握各班级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及时交流推广,将学困生转化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中,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与教师的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对转化学困生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转化成效差的班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证教育和转化学困生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常周小学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8个步骤:

前期选题准备阶段:选择课题、研制方案、申请立项;

中期实施研究阶段:开题论证、实施研究;

后期成果处理阶段:撰写报告、结题鉴定、成果运用。

今天主要讲其中的四个步骤,即回答四个问题。一是如何进行选题,二是如何实施课题研究,三是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四是如何开好结题鉴定会。

一、如何进行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是教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也是课题研究的真正起点。选题是课题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选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申报是否成功,关系到课题研究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

(二)课题从何而来

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2.从教育文献资料中来

3. 从与同行的交流中来

4.从有关单位、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中来

(三)选题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四)选题的技巧

1、寻找未开垦的“处女地”

2.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附带说一下课题名称的确定:

二、如何实施课题研究?

(一)选择好研究的对象

1.抽样的意义

2.抽样的要求:首先满足目标定向。其次,要具备代表性。第三,要具备合理性。

(二)查阅、研读文献资料

1.为什么要查阅、研读文献资料

首先,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思路。其次,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理论证据。第三,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方法。

2.文献资料的来源与类型

3.查阅文献资料的要求

首先,要尽可能全面些。其次,要尽可能勤快些。第三,要尽可能多思考。

(三)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1.搜集资料

①调查研究法:

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

②个案研究法

2.整理资料。

3.分析资料。

三、如何撰写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结题报告  

2.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结题报告主要结构及正文部分的基本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形式均可由标题(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材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是课题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正文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课题研究的目标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课题研究的方法

6.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7.课题研究的成果

8.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三)结题报告常见的存在问题

观点、材料与研究的主要问题、目标没有必然联系,或观点被材料淹没,或凑合材料;不能从理论上阐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导致成果缺乏理论支撑和学术品位;结题意味着结束,对后续研究缺乏深入的思考,有用的成果没有变成可以共享的资源;对研究对象缺乏保护,或引文不规范。

四、如何开好结题鉴定会?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重点资料应包括:①结题申请报告(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②课题立项申请报告(申报评审书、表);③课题立项批复通知书;④课题开题论证书;⑤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中期评估工作报告)或课题中期评估书;⑥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⑦附件:指课题成果和有关研究资料等。

(二)结题专家组的构成

(三)结题材料的提交和审阅

1.结题材料的提交

课题组应提交给专家组的材料包括主件、附件等。主件(结题报告)是必须提供的,有的课题审批部门(如省教科所的立项课题)要求两份资料(一份是研究报告或专著,另一份是工作报告);附件是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一些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案例等。上述材料应在鉴定会召开之前送至鉴定组每位专家手中。

2.专家组审阅

(四)课题结题的鉴定方式

课题的鉴定方式分为通讯鉴定、会议鉴定、现场鉴定和免于鉴定四种。

(五)召开结题鉴定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鉴定会议了,结题鉴定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组或课题组所在单位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鉴定会召开之前,可以由课题组所在单位负责人介绍出席论证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员,同时向专家组致欢迎词。

结题鉴定会应由专家组组长主持,议程一般为六项:

1.听取汇报;2.实地调查;3.举行答辩;4. 评议课题;5.起草鉴定;6.公布结果。

 

编辑:肖建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兴市常周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常周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